着徐皓月抬头看了看乌云散尽后那蔚蓝的天际,缓缓说道:“不过我是想延揽大权,一展抱负,是大哥你说的,先帝不在,没有了主心骨,人心思变。我想经过这场变故之后,我便会成为大周的主心骨,做些该做的事,直到陛下成年为止。”
赵匡胤哑然无语,他想不到徐皓月是这样想的,忍不住说道:“元宜,向来权臣是没有善终的啊。”
徐皓月嗯了一声,缓缓说道:“既然我已经选择了这条路,自然知道权臣的下场。”说到这里他望着赵匡胤笑了笑道:“大哥放心好了,真到了那一天,我自有办法。”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二百七十七章大乱初定时
更新时间:201292812:12:33本章字数:5078
后周显德七年四月二十一日,历时九日的陈桥兵变,终于在连日激战中,叛军因粮草不济、士气低落而被迫后撤,在夜袭之战中被汴梁城周军
出城击败叛军退至陈桥驿,遭到南下的韩令坤部兵马阻截,叛军腹背受敌,情势危急万分
赵匡胤本想布阵阻挡徐皓月的追兵,派田重进、李怀义等将领猛攻陈桥驿,妄图冲出重围但张光翰、赵彦徽、宋延渥等大将见大势已去,临阵反戈之下,赵匡胤大军瞬间分崩离析高怀德、韩重贇受伤被擒,苗训死于乱军之中,赵匡胤只得在米信、崔翰的护卫下冲出重围,田重进、李怀义率兵断后,两人抵挡不住兵败被擒,数万殿前军最终崩溃
随后徐皓月亲领骑兵追赶,在阳武以西的黄河边将赵匡胤等人一举擒获石守信、王审琦、赵普、李处耘、楚昭辅已经在京城被擒获,赵匡义身死,王文昭自尽,自此兵变首脑人等悉数落网震惊天下的陈桥兵变迅被平息下去,赵匡胤在众人拥戴之下黄袍加身称帝,到覆亡匆匆九日,也成了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三日后,陈桥兵变大案在平叛大将军徐皓月、侍卫司韩通、平章事范质、魏仁浦等人主持审理之下,迅审结大周幼天子、大周符皇后昭告天下,赵匡胤、高怀德、韩重贇、石守信、王审琦、赵普、李处耘、楚昭辅等人,假托天露异象鼓动殿前军兵变,妄图谋朝篡位,以上首犯人等判了斩立决其余张光翰、赵彦徽、宋延渥、罗彦环、田重进、李怀义、米信、崔翰等附逆将领被革除军职,废为庶民各将悉数被抄家流放边塞,着当地官府监管,永世不得回京
接下来对于归降和俘虏的叛军将校,大周朝廷颁下旨意,愿意留下继续效力的,将打散编入侍卫司一系兵马,不愿意留下的,发给路费悉数卸甲归田
赵匡胤二十万大军之中宋州兵悉数卸甲归田,仅余两千余众仍回宋州镇守;五万侍卫亲军之中除却战死的八千余众之外,其余的都跟随张光翰、赵彦徽等人归降,大部分都愿意继续为大周效力这些兵马多为流言所惑,军将为势所逼,才不得已跟随赵匡胤兵变,能有将功折罪的机会自然重归附;而十万殿前军则死伤过半,余众多数卸甲归田只有万余人愿意并入侍卫司兵马之中城中石守信、王审琦等部兵马也差不多有万余人愿意留下,其余跟随徐皓月平叛的殿前军则是死心塌地的跟随
至此辉煌一时的殿前军烟消云散,以赵匡胤为首的军事联盟被打散,取而代之的却是以徐皓月、韩通等人为首的锐势力把持了大周的大部分兵权
五月初一日一众首犯在汴梁殿前军大营内由徐皓月、魏仁浦亲自监斩,首级传视各部昭示天下徐皓月和韩通联手,在不动声色之间平定了叛乱让各镇节度使大为敬服,纷纷上表宣示忠心徐皓月到不担心各镇节度,这些人手中并无多少兵马,而兵力最多的淮南李重进、潞州李筠、西京留守向拱三人也都上表宣示,其中李重进、李筠两人言辞最为激烈,他们甚至建议朝廷斩草除根,将造反将领满门抄斩,以儆效尤想到历史上二人在赵匡胤兵变成功之后起兵反宋,说明这两人是真心忠于大周的
其余与赵匡胤亲厚的节度使们,则是心中惶惶不安,也纷纷上书表示自己与赵匡胤兵变绝无关联,而且都是大书特书,严词斥责赵匡胤的背主忘恩之举其中以李继勋等人严词最为激烈,李继勋甚至把家小送回京城居住,以示诚意
再说叶寒左肩受了重创后,跟着米信、崔翰等人,在赵匡胤的严令之下成了徐皓月大军的俘虏叶寒和一众兵卒们原本都是惶惶不安的,就怕周军秋后算账杀降,但朝廷旨意颁示之后,众人心中略略安稳下来叶寒等人被周军安置在城内的军营之中,都去了衣甲兵刃,在营中有吃有喝的,还有郎中给叶寒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