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阅读

繁体版 简体版
33阅读 > 封侯拜相 > 第98章 阴阳怪气朱静端,胡翊娶到了贤内助

第98章 阴阳怪气朱静端,胡翊娶到了贤内助

但朱老四依旧能打的瓦剌抱头鼠窜,能追敌深入的一个重要原因,便在于郑和下西洋,聚敛来了无数的财富做支撑。

这还要把朱老四爱面子这事算进去,每次海外诸国来朝之时,进了朝贡,朱棣必然会几倍、甚至是数十倍的返还他们赏赐回去,以彰显大明的大朝上国气度。

如若稍微苛刻一点的话,还能再省下一大批钱,这个预算还要多得多。

朱标的办法治标不治本,显然也难以令朱元璋满意,但是历史上朱元璋后来就是这样做的,各地军队的驻守者由大都督府隔几年一换。

到后来干脆发展到整个军队都不设主将,遇到战事便临时派将去掌兵,不给他们太多权限了。

但是这样一来,也造成一个问题,大明军队的战斗力被大幅度削弱了。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道理便在于此,不是这个将军练下的兵,用起来便不顺手,临时奉旨拿起兵权打仗,手底下许多人根本就不服你,你也不熟悉这支军队。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只是胡翊思虑到此处,越发觉得该开放海禁。

何况早些开海,土豆和红薯也能更早些传入中国,大明后期也能拥抱蒸汽时代,不至于落后世界太多再造成晚清被列强蚕食、瓜分的惨状。

恰好朱元璋此时朝胡翊看过来,胡翊便开口道:

“岳丈,依我看来,堵不如疏啊。”

堵不如疏。

当朱元璋听到这四个字时,立即便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似的,脸上的笑容一僵,取而代之的则是严肃和冰冷。

“怎么个堵不如疏?”

朱元璋立即变了脸,怒道,“叫咱开海禁是吧?”

朱元璋没有再给胡翊说下去的机会,直接劈头盖脸开始训斥道:

“刚夸你几句,就不知深浅了!”

“幽云十六州刚刚复归咱们中华,北方贫苦至今,人烟稀少。自从那衣冠南渡开启后,天下最富庶之地便集中在江浙一带,宋、元之时又开海,尤其那蠢猪一般的元庭把这帮江浙的士族大家们供起来,现在养虎为患,都留给咱们大明来添堵。”

朱元璋越说越气,看向胡翊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道:

“知道咱为啥去看汴梁,看北平吗?”

“因为咱要定都在北方,把北方重新搞活泛了,不能叫他们南方一家独大,这个道理说给你只怕你也不懂,咱为啥要把浙东许多富户强行掳到凤阳去落户?”

朱元璋立即又开始诉苦水道:

“咱要瓦解他们那些家族盘踞在浙东几百上千年的势力,把他们强行迁到凤阳去,以后就以凤阳为都城,咱要在老家打造另一个浙东,把钱粮流通中心转到凤阳来,那些被咱强迁来的富户们偷偷扮作乞丐回去祭祖,沿途路上就散布谣言,到处说咱昏聩!”

“你说咱是为了啥?”

看到朱元璋发怒倒苦水,胡翊自然知道那首从凤阳传出来的民谣: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

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因为古代历来管制都很严,出行需要用到路引,这些被朱元璋强行迁到凤阳来的江浙士绅们便无法回家去祭祖。

他们就扮作乞丐流民沿途乞讨回祖籍,继而四处散布这些流言。

朱元璋越说越委屈,脸也越来越黑的像锅底,他叹着气自嘲道:

“咱为啥冒天下之大不韪干这些事?是因为咱不想过了吗?”

“不是啊,浙东那些士绅要往死了盯,一旦给他们喘息之机,咱们大明多半要乱,咱也知道日后大明若乱,一定是乱在他们身上的。”

说到了此处,朱元璋逐渐平息了怒火,才重新平和着对胡翊说道:

“此事以后休再提,这帮人只可打压,不可以放纵哪怕分毫,标儿也要谨记着咱的话。”

胡翊还未正式提到“开海”二字,朱元璋已经为之大发雷霆了。

这事现在不适合说,便只能以后有机会进言了,好歹金银废止这个事算是挽下来了,至少大明的经济不会以历史上那样惊人的速度崩坏,就先这样吧。

从华盖殿出来,朱标就要到文华殿去了,路上就告诫胡翊说道:

“姐夫,开海禁这事以后能别提就别提,爹的脾气不是闹着玩的。”

胡翊点着头,他暂时不会跟朱元璋讲了,找个合适的机会,不行了再跟朱标说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