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样的话,我们大隋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因此,依臣之见,还是遣使修好两国的关系,以和为贵。
最近几年,我们东征西讨,修建洛阳城、显仁宫、西苑,筑长城,开凿京杭大运河等,耗费了巨大的民力、财力。
我们当休养生息,积聚力量,等到我们有了充分的实力之后,高句丽自然臣服,到那时,高元若仍不守臣子的礼节,我们再兴兵讨伐也不算迟,望陛下三思。”
隋炀帝一心要讨伐高句丽,此时,哪能听得进他所说的那些话?
只见隋炀帝脸色变得铁青,道:“积聚力量,休养生息,那要等到什么时候?朕已年过四旬,还能再活多少年?
朕要在有生之年,统一四海。
如果拖延时日,旷日持久,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再说了,我们积聚力量,难道人家就裹足不前了吗?等到高句丽更为强大时,则更难铲除。”
“陛下英明,所言甚是!”裴蕴附和道。
他又转过脸来,看了看裴矩冷笑道:“莫不是你到了西域,被那些藩邦属国吓破了胆吧?”
裴矩和裴蕴都姓裴,也算是一家人,可是,他没有想到裴蕴今天会在朝堂上说出这样的话,一点面子也不给他留。
裴矩气得用手点指裴蕴,颤抖着胡须说:“你……你……。”
“我什么?”裴蕴冷笑道,“你年事已高,昏聩无能,自作聪明,若不是你杀了史蜀胡悉,惹恼了东突厥的始毕可汗,陛下又怎么会受雁门之围,此举实属乱弹琴。
此时,我大隋国运昌盛,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实力已经非比从前。
虽然说东征西讨,干了一些大工程,花去了不少钱财,但是,家底仍然丰厚,正是陛下建功立业之时,我大隋的军队所到之处,不管是哪个国家,均望风而降,何况是这一次呢?”
裴矩业也已看出隋炀帝非要讨伐高句丽不可,如果再争论下去也没什么多大意义,搞不好还能引火烧身。
于是,他缄口不言。
宇文述和虞世基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他俩明哲保身,也不敢和隋炀帝分庭抗礼,也只是唯唯诺诺。
其他大臣见状,纷纷附议,都说可以东征高句丽。
隋炀帝听了,双眉舒展,说:“此次,朕要御驾亲征,踏平高句丽,待朕活捉了高元之后,朕要亲口问问他为什么不来向我大隋进贡?朕倒想看看,他到底有什么实力敢和朕相抗?”
苏威说:“如果陛下一定要东征高句丽的话,不必御驾亲征,陛下乃万金之躯,岂可轻易赴险?
打仗的事还是交给将军们去做吧。”
隋炀帝听了,哈哈一笑说:“朕还没有老呢,想当年朕二十岁时,便率领五十二万大军平定南陈,只用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便把南陈攻打了下来。
并非朕自夸海口,朕可不是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皇帝。”
“陛下圣明。”群臣拜服。
“此次,朕欲兴兵一百二十万分二十四路军,每路军队五万人马,水陆并进,宇文述、杨雄、段文振、段达等抓紧时间调集军队,令来护儿训练水师,整军备战。”
“诺。”众人答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