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阅读

繁体版 简体版
33阅读 > 我肩上的大明 > 分卷阅读451

分卷阅读451

则就是把一条鞭法套在太阁检地上去理解了。

不过也无伤大雅,这两者间确有很大的相似处。

“养吾啊,这是好事,好事来着。”有勋就给陶良性倒了杯酒,评价说,“有些东西,朝鲜自己改革不了,倭人和我们大明就帮它来改嘛,恰巧宋经略也准备壮大朝鲜新练的三手军,三手粮怕不是也要靠推行鞭法来收呢。”

陶良性点点头,反手给有勋也倒了杯,说是啊,“鸡栖(高有勋泪目,到现在只有陶良性用号来尊称他)将来怕是免不得还要回去经理朝鲜,因要收三手粮和保炮保马钱,非得定尺弓清丈朝鲜所有田亩不可,而朝家君臣对此多方阻扰,应付他们,还是鸡栖你最为擅长,经略相公哪能脱得了你呢?”

看来,这登莱地界都晓得高有勋是“朝鲜柔化专业户”咯。

而陶良性所言的“定尺弓”,即用“弓尺”这种统一的度量衡去丈量土地确定税金,弓尺的长度通常为五尺,当然各地因胥吏和豪绅情况不同,弓尺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在张居正执政时,“定弓尺”这个词汇怕是那十年间最热的。

而太阁检地也一样,过往日本的农民,都是以“惣村”为团体向领主缴纳年贡的,和朝鲜差别不大,后来是幕府、公卿、大名、寺庙等都可能会来收贡,而这些人收完贡米后,可能又向更高层去纳贡,主打个复杂。

丰臣秀吉的本意就是:“以后别向这些人纳贡了,所有人都先向我纳税,我再来分配。”

故而田地耕作者=纳税者这个公式,最直接明了。

于是秀吉政权的奉行们,也和张居正治下的那群地方官类似,手持固定长度的竹竿,去田间地头丈量,一间是多少,一步是多少,一亩是多少,一反是多少,一町又是多少,不同肥沃程度的田地又分为上、中、下、下下四个等级,这都是有统一的标准的。

“三手粮靠定弓尺,而那平秀吉又在侵占的朝鲜地上行鞭法,这样我们和倭奴打完后,朝鲜的税也就平均了。”有勋的意思,当朝鲜李氏政权自身没有动力革新的话,那就依靠外来力量摧垮他们腐朽的统治,这自然也算是好事,起码对朝鲜大部分百姓而言。

然后就是锻造火铳和养马的“保炮”和“保马”的资金咯,高有勋就说,用定弓税来抵好了。

第32章 佛阿拉

何又谓定弓税呢?

它其实是种附加税。

一条鞭法的推行不是一帆风顺的,更不是字面意思般是毫无回旋的,实际上士绅地主们搞出了许多可伸可缩的灰色地带,很多地方衙门自己都承认,仍有大量田地从未被丈量升科,纳入到税网中,主要便是有力乡绅新开垦出来的田,所以万历九年张居正被迫下令再次全国性清丈田亩,实是不得已而为之,故而某书里断言张居正生前改革就成功了,实在是过于草率武断——张居正在万历十年即去世,他的这次清丈效果可想而知,就算不能用“人亡政息”来形容,说句“虎头蛇尾”当不为过,甚至出现不少州县定弓尺后,能缴纳的税额还不如隆庆年间的讽刺局面,那么为完成税额怎么办?地方官吏便和乡绅们妥协勾兑,故意将弓尺缩小,甚至直接不清丈了,对没有升科的田开征附加税,最简单快捷,比如广东的顺德县,压根没对筑堤围水所形成的沙田丈量过,而是径自在这些沙田上征了百分之八的“定弓税”,可谓绕过过程直达本质的垂范。

高有勋也清楚,朝鲜局面肯定也一样,现在战或和尚未尘埃落定,定弓尺是不可能一步到位毫无蹉跌的,不如以“定弓税”平行辅之,尽快征收起钱粮保障三手军才是。

两个专业人士,谈话总离不开钱粮赋税。

最后倒是高有勋说,养吾啊,我随船的行囊里有二百两银子,留给你,捐给蓬莱戚爷爷的家人,给戚爷爷立庙用。

陶良性颇为震动,说鸡栖为何如此啊。

“我大明养士养到这般地步,我都感到羞惭。”高有勋低头,说道,“不过,养吾也别报出我的名字,只当是偿我当年来蓬莱所发的心愿。”

言毕,高有勋仰起脖子,将杯中酒给喝干。

而后,他又问了陶良性一些辽东的情状,毕竟这位二代人都在辽东,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

将为戚继光修庙的银子留下后,有勋乘船,自登莱来到了相对小得多的港口,利津的铁山。

和有勋的海鳅船对着而来的,是自山东腹地沿大清河运送百货而来的小船,现在利津非但能从一年二三次的海船贸易里得到利益,也可以从内陆河流贸易中汲取好处,故而原本铁山这个纯渔业的码头,陡然在城外的土地和山丘上膨胀起来,市集、街道、塌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