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刚刚苏醒的城市。某市第一实验小学的广播站里,年轻的音乐老师犹豫再三,还是将下载好的《童年》直播版音频放进了今天的晨间播放列表。\艘-飕·晓^税+枉+ ?更_薪.蕞,快-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当那干净的吉他声和温和的男声透过校园广播传遍每一个角落时,正在操场上追逐打闹、背着书包匆匆赶往教室的孩子们,脚步不由得慢了下来。
低年级的小朋友或许还不太理解歌词里的“成熟与长大”,但那简单上口的旋律却让他们觉得亲切又好听,不少孩子跟着轻轻哼唱起来。
而高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生,感触则更深一些。他们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
“欸,这首歌好好听啊,昨天我爸妈就在看这个节目!”
“我知道,是那个叫张野的哥哥唱的,他好厉害!”
“歌词里写的好像就是我们现在啊,盼望着假期,盼望着长大……”一个戴着眼镜的小姑娘托着下巴,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长大有什么好盼的,我哥哥说上班可累了。”旁边的小胖子嘟囔道。
一位正在巡视的语文老师停下脚步,听着广播里的歌声,看着孩子们稚嫩的脸庞,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她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盼望着快点长大,却不知道长大后,会如此怀念这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她决定,今天的作文课,就以“我的童年”为题吧。
午休时间的写字楼茶水间
cbd核心区的某栋写字楼里,刚结束了一上午头脑风暴和客户对接的白领们,端着咖啡杯,聚集在茶水间短暂放松。
不知是谁的手机外放了《童年》,音量不大,却清晰地飘进每个人的耳朵里。
“唉,听着这歌,突然不想上班了。”一个穿着精致套装,但掩不住眼底疲惫的女生轻轻叹了口气,“想回老家,想吃我奶奶做的小饼干,想去村口的小河里摸鱼……”
“可不是嘛,”旁边的男同事接过话头,苦笑道,“现在是‘多少的日子里总是一个人,面对着电脑屏幕发呆’,哪里还有时间看天空有没有神仙。”
“昨天我循环了一晚上,结果梦见小学运动会了,我跑了第一名,老师给我戴了大红花,醒来发现枕头有点湿……”另一个平时看起来很酷的技术宅小哥,此刻也难得地流露出一丝脆弱。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起了各自的童年趣事:偷看漫画书被发现、第一次骑自行车摔破膝盖、暗恋隔壁班的那个女孩……压抑的工作氛围,因为这首歌,暂时被一种温暖而怀旧的情绪所取代。每个人脸上,都浮现出一种名为“怀念”的柔和光芒。
连锁超市
人潮涌动的周末超市里,广播系统正在循环播放着时下最热门的歌曲。《童年》自然也在其中。
一位推着购物车,带着五六岁儿子的年轻妈妈,听到这首歌时,下意识地跟着哼唱起来。
“妈妈,你在唱什么呀?真好听!”儿子仰着头,好奇地问。
妈妈蹲下身,笑着摸了摸儿子的头:“这首歌叫《童年》,唱的是妈妈小时候的事情哦。那时候没有这么多好玩的玩具,也没有平板电脑,但是妈妈和小伙伴们在田埂上奔跑,在小溪里捉蝌蚪,也很快乐。”
儿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也跟着哼唱:“池塘边的榕树上……”
不远处,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正仔细地挑选着蔬菜。听到这熟悉的旋律,她停下了手中的动作,侧耳倾听,浑浊的眼睛里,似乎映照出几十年前,那个扎着羊角辫,在弄堂里跳房子的自己。她微微闭上眼,嘴角向上弯起一个微小的弧度,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那个物质匮乏却精神富足的年代。
这首歌,就这样奇妙地连接了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们。
夜晚的ktv包厢
“下一首!《童年》!谁点的?给我顶上去!”一个刚吼完一首摇滚歌曲,嗓子还有些沙哑的青年,激动地对着点歌屏幕喊道。
包厢里,一群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立刻响应。
当前奏响起,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没有了之前的嬉笑打闹,大家仿佛有了一种默契。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有人拿起麦克风轻声唱,有人靠在沙发上闭目倾听,有人拿出手机,翻看着相册里那些泛黄的老照片。
唱到副歌“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