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翊还真该好好谢谢雍正。?精-武+晓*说¨网\ ·追!嶵′欣_章*劫,
他后面搞的那些摊丁入亩、火耗归公,都可以拿来直接用。
清朝的许多东西,就是在大明败亡的基础上打了补丁。
而对于大明的特务治国系统,其实雍正也是换了一套法子的,也确实比朱元璋现在要搞的检校制度,以及他将来要搞的锦衣卫制度更加见成效。
这事儿说起来,其实也很简单,根源便在于思路上的转变。
朱元璋做事还是太实在了,无论什么事儿,都一定要亲力亲为,这便是他失败的地方所在了。
就拿钱事革新这个事来说吧,钱策推行到各地去,这件事的本质便是皇帝摊派任务给地方,然后各级官员们按照任务来做事,最后把结果再汇报转达给皇帝。
本质上,是这些官员们对皇帝负责。
这样一来,皇帝交代的任务,能办就办,办不了就说自己没辙,把结果给报上去就行了。
官员们其实参与感真不多。
对于这种影响阶层根本利益的举措,他们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因为绝大多数能做官的人,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利益家族,他们本身就是这其中的既得利益者。
又岂会自己带头推广钱策钱法,来革自己的新?革自己的命?
如此一来,朱元璋这一招不失败才怪了!
但如果,你把这种责任变换一下,不让官员对皇帝负责了,而是让官员直接对自己负责呢?
这便是雍正的密折制度。
我摊派一件事情给你去办,我不需要你向我负责,但在你所在的地方,发生了大事,你隐瞒不报,就别怪我弄死你。
我会给你密折奏事的权力,也会给你的副手密折奏事的权力。
甚至于,我还会暗中派人监察当地的情况,给他密折奏事的权力。
这些拥有密奏权的人,彼此并不知道对方是否也有这个权力,甚至不知道对方是谁。
当他们在地方上遇到一些贪赃枉法的事情发生时,这时候,这些人就要面临一个选择。
这件事要不要密折奏事,报与皇帝知道?
报了,自然还好。
不报的话,若是别人密折奏事报上去了,你却不报。
皇帝知道之后,该如何收拾你?
碰到钱事革新这种触及到官员们命脉的问题时,若是把密折制度普及下去。
钱事革新受阻,因何而受阻?你在地方上做官,都听到了哪些风声?
你报是不报?
不报便会触怒皇帝,以朱元璋的性格,直接开启九族消消乐。
报上去了,钱事革新的阻挠者便完蛋了。
从这些奏报之中,皇帝马上就可以抓住证据和苗头,直接派钦差过来平事,督促钱事革新重新回到正轨上去。
这样一来,由朝廷派人监察全国,直接变化为皇帝使地方官员监察地方,并暗派暗桩在当地监察。
所用到的人手更少,责任也都加到了那些地方官员们头上。
一旦他们要担心自己的生死问题时,便要小心了,自然就替代皇帝和朝廷行使起监察地方的责任来了,而且绝对比朱元璋这种派检校密查,哪里出事查哪里的手段要好得多。
这便是胡翊目前的想法,把雍正的密折制度应用在明朝。
如此一来,朱元璋的暴力暗杀,似乎也就不用再做下去了。
他和太子之间的许多冲突也都将得以解决。
并且来说,这样的一套密折监察制度代替了特务治国之法,也能免掉许多肆意妄为、风声鹤唳。
总体来说,是一种更先进的法子。
话又说回到太医院上面来。
其实对待张景岳,同样可以用这法子。
胡翊作为督太医院事,乃是目前太医院的最高统领者。
这张景岳在做的一些事,却连他自己都不知晓,即便连问太医,都没有人说。¨捖\本′鰰,戦/ \追*罪_芯_蟑^洁?
这事儿就已经够离谱的了。
一想到此处,他便有了法子。
太医院的右院判,职责乃是掌握十三科医室,以及医士堂的教学。
白苁梅这个人就比较合适些。
此人执着于技艺上的精进,又有一些脾气在,若提拔他做右院判,可以专心于业务这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