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阅读

繁体版 简体版
33阅读 > 封侯拜相 > 第96章 不就给朱元璋算了笔账吗,这就红温了?

第96章 不就给朱元璋算了笔账吗,这就红温了?

,先不要回来了,等爹心情平复下来,我们让爹消消气,你再回来。”

胡翊自然也是一脖子冷汗。

这个事要不是今天当着岳母还有媳妇的面,他也不敢私底下对朱元璋说。

不过看到老丈杆子愤怒成这个模样,那自己今日的这番话,应该能够起点作用了吧?

如果能令他废止金银交易的事,自然就更好了。

毕竟明末崩坏的最大原因,便是财政。

导致大明财政出问题的一个最大的原因,便是士族大家在其中掌控军队、搞坏了财政。

但是这个头,其实是从朱元璋这里开的,就是这个废止金银交易留下的bug啊。

胡翊在坤宁宫吃过午饭,就跑到工部去看蒸馏酿酒器的进展去了。

他相信有李贞的开解,老丈杆子会消气的,至于后面朱元璋针对大明货币的改革如何做,那就等他先做完了最终决定再说吧。

接待胡翊的,是工部营缮司郎中蔡信。

一看到胡翊过来,蔡信就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小心翼翼地说道:

“驸马爷,这蒸馏酿酒器的事,属实有些麻烦。”

胡翊知道这事儿难做,因为这个时代高度蒸馏酒的出现,完全靠的是运气,许多工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制作出高度酒器的。

即使是军中的将领们,也是如此,他们平常喝的大都是米酒,高度烈酒可遇而不可求。

蔡信此时就皱着眉头说道:

“咱们造出来最好的蒸馏酿酒器,也就是您上次品尝的那个样子的,这不,接连又造了几副,还不及上一次那批酒器的效果,陛下又都把工匠们调去修城墙和皇宫了,下官我这里实在是……”

胡翊点着头,他也理解蔡信的不易,何况要做这些事,工部还得往里面搭钱。

做的多了,耗费也多。

胡翊只好说道:

“那此事就先搁置了。”

但是他转念一想,工匠们对这些酿酒器具更为敏感,造不出来没事,是否知道有哪些好的酿酒器线索呢?

大不了跟着线索去找,花点钱买下来,然后研究透了构造,再试着批量制作。

胡翊就尝试着问起了线索:

“造酒精这事乃是陛下御批,着我去做的,说来干系也很重大,你可曾听说谁哪里有这样酿造烈酒的酒器?给我指条路,剩下的我去办。”

蔡信想了想,然后说道:

“听说江南巨富沈万三那里收藏有许多酒器,此外嘛,常遇春常大将军也常收集这些东西,据说家中也存放着好几副酒器,您要不去找这两位问问?”

沈万三现在好像就在南京,忙着给大明修城墙。

不过,胡翊暂时没有跟此人照面的想法,毕竟上一次在李文忠军中,蒋清就是靠着沈万三的聚宝钱局,从军中转移脏银出营的。

此事朱元璋早就知道了,只是隐而未发,还没有对沈万三动手而已。

聪明点的话,这个时候就不该掺和进去。

那就只有去找常遇春了。

说起来,上次在汴梁时候,常遇春缴获的那尊蒸馏酒器就是好宝贝,他还剿出了用那酒器所酿的烈酒。

朱元璋那夜,就是用这些酒来试探胡翊来着,胡翊也尝过那个酒,五十度绝对是有的。

想到此处,胡翊便回到官署,写了一封求酒器的书信派人送到常帅军中。

对于朱元璋的禁酒令和禁杀降令,整个大明之中,也就常遇春敢违抗了。

朱元璋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他喜欢常遇春更胜过徐达,何况常家以后还要出一位太子妃呢。

从工部出来,胡翊又要对账太子田庄的收成,忙起来可就没完了。

晚上,朱元璋在坤宁宫等着胡翊回来。

但是左等也不回来,右等也不回来,最后还是朱静端亲自送饭到太子田庄的。

胡翊清点粮储回来,已是半夜了。

老丈杆子大概是想等他回来,再详细议一议有关大明货币改革的事呢。

结果没等回胡翊,实在熬不住了,便去睡了。

胡翊回到灵秀宫,朱静端已经把明日上朝的蟒袍替他挂起来,把玉带、朝靴还有笏板都放的无比规整。

今夜朱静端还特地加了宵夜的量,就怕胡翊吃不饱。

坐在床头,朱静端就说道:

“爹晚上又发了一通脾气呢,嫌你没有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