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阅读

繁体版 简体版
33阅读 > 封侯拜相 > 第93章 丞相来了也得碰一嘴灰

第93章 丞相来了也得碰一嘴灰

胡惟庸主要就介绍了这两支。

因为还有一支失联多年,找不见了。

胡仲康便被迎进门,在他身后跟着个皮肤黝黑的瘦小个子,瘦的骨包着皮。

胡惟庸又介绍道:

“这是大椿,跟翊儿同年的。”

胡大椿比胡翊小月份,所以连声叫着驸马哥哥,胡翊莫名又多出来个弟弟。

最后便是胡菱娘了。

胡仲康、胡大椿都穿的破破烂烂,却给胡菱娘攒了一身好衣裳。

这姑娘生的有一点姿色,尤其是一双很勾人的媚眼,即便只是立在那里不说话,都好像在含情脉脉的对你笑一样。

胡菱娘是很知礼的,上来便十分礼敬。

“拜见堂伯父,拜见堂伯母。”

“见过胡显堂哥,见过胡翊堂哥,见过大嫂。”

随后家里的事,就都由胡菱娘和柴氏二人操持了,就连一向不拿自己当外人的陈瑛,这会儿居然开始找不着活干,觉得自己立在院子里显得多余。

看到胡菱娘如此干练,胡惟庸抚须笑着道:

“菱娘这孩子不仅知书达理,还手脚勤快、孝顺的很,真是个好孩子。”

胡翊就趁机带着胡大椿出去逛街,给他和堂叔一人买了身新衣服。

大家围着院子旁边那颗石榴树坐下,胡仲康就说起了这些年来的遭遇:

“当初元兵拿俺们老百姓的人头冒功,杀了大半个胡家村的人,多亏了村里那些财主们替咱挨刀,都去抢富户的钱了,俺们才能顺利逃出去。”

胡仲康说着说着眼睛就红了,“可惜娘在路上饿死了,爹带着俺一路南逃到梧州安家,仗着胆子大,俺们父子两个给人家在乱葬岗抬路倒子、拉河里的尸漂子,以此混点赏钱度日,爹就靠着这些给俺张罗了门亲事,这才有了大椿和菱娘啊。”

胡父听着这些遭遇,流着泪感慨道:

“那些年都不容易啊,喜良叔父在家中还好吧?”

胡仲康点着头道,“还都好。多亏大椿有把子力气,菱娘这孩子也争气,学会了刺绣进了织造府做工,家中就慢慢撑起来了,这不是听说大明得了天下,要给咱百姓们分田土,俺们就回了祖籍,说来也是巧得很啊,正赶上官府在修缮咱们胡家老宅!”

胡仲康他们回了祖籍,发现已经破败的胡家老宅被粉刷一新,那真是从里到外原原本本的又重修了一遍。

胡翊接着听下去,才知道其中的缘故。

开国之时,胡惟庸在紫金山主持了这场大典,得到李善长的信赖。

定远当地的官员们为了讨好胡惟庸,便重修了胡家老宅,并将胡家祖坟圈定,给保护了起来。

胡仲康他们这一支回到定远,一报家门,莫名其妙便拥有了好房子、好地。

紧接着,当地的府县官员立即写信给胡惟庸,将寻亲的事说了,胡惟庸就是这样联系上家里这些亲戚们的。

刚好又赶上这一阶段,胡翊在朝中的地位迅速飙升,使李善长对胡惟庸另眼相看。

胡翊的崛起,成功的助力叔父胡惟庸与丞相攀上亲,胡惟庸便将这个堂侄女嫁给李善长的侄子。

所以上次大哥成亲的时候,李存义来了府上,就和胡惟庸互称起了亲家。

胡翊得知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便问道:

“堂叔,那就早该进京来,怎么耽搁了这么久啊?”

胡仲康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无奈说道:

“不瞒驸马侄儿说,你仲康叔父家中忒贫,给菱娘凑了一身好衣裳就花尽了钱,这一路上脚行着到了南京,碰到有些时候倒不开啊,还得叫你大椿弟弟去当地码头上卖上两天苦力,要凑路费呢。”

胡翊叹了口气,没想到家人们竟然如此窘迫。

可是那府县的官吏们巴结叔父,都为胡家修了一整座老宅了,这至少几百几千贯的铜钱都已经花出去了,又岂会出不起几十贯铜钱的路费呢?

送佛送上西,当地的州府县衙官员们应该也不是傻子吧,巴结了一半就不巴结了?

不过,胡翊看到面前老实憨厚的叔父,还有坐在一旁看着很朴实的胡大椿时,心想这一家老实人进京省亲,倒也正常。

毕竟胡家老宅是官府出钱修的,他们回来了只是住,又不是他们叫官府修的。

全家一起乐乐呵呵的吃了顿饭,就是这几日之内,胡惟庸就要请李善长、李存义兄弟两个过府一叙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