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阅读

繁体版 简体版
33阅读 > 封侯拜相 > 第91章 连拉带打,分化瓦解

第91章 连拉带打,分化瓦解

看起来胡翊好像很有自信的样子,但朱元璋并不这么看,而是转过头问太子道:

“标儿,先前裁撤的承晖司还有多少人手留在东宫?”

朱标大致盘算一下,答道,“大约还有十余人,都在东宫做亲卫。”

朱元璋就点头道,“那把承晖司重新启开,再招募几十个知根知底的进去。”

然后一指胡翊说道,“叫他兼任掌晖史,以后也有些保障,省得又往家里招奸细。”

朱元璋被马皇后揭了短,这会儿不敢拿马皇后开涮,就拿女婿开涮揭短。

胡翊反正是脸皮厚,被调侃惯了也就生出抗性来了。

怕胡翊不知道承晖司是做什么的,朱标就给胡翊解释道:

“爹还未登基之时,因为总也要统兵打仗,就建了承晖司来护我们周全;承晖司便等同于是东宫的检校,只是后来登基时就裁撤了,把原来那些人一多半都调入到了检校之中。”

朱元璋此时点着头道,“咱本来以为这天下平定了,日后就没有那么多烦心事儿,可是现在看来,用兵打仗的事反而简单些,倒是这些条条框框的最折磨人,你们就把承晖司重新办起来,咱再派几个得力的检校回去招募暗桩。”

说到此处,朱元璋赞叹道:

“伯温当初给起这个名字时说的极好,承天光而察幽微,故名承晖司,只是现如今不能只用它来保护太子的权位,东宫日常事、风闻的不正之事也要多监察些。”

朱元璋重启承晖司,等于是给太子的东宫重新拉起一支情报机构。

目前朱元璋的那些检校们由毛骧来执掌,胡翊来做掌晖史,也算得是太子身边的“毛骧”了。

当然,他在东宫做的可是李善长的活儿,论权柄倒比毛骧大得多了。

午饭过后,朱标去文华殿试批阅奏章,他目前还是实习阶段,由宋濂陪同。

胡翊要回去给东宫那些属官们搞事了,正好宋濂在文华殿,没工夫搭理东宫的事。

胡翊把詹事府丞、左春坊大学士、右春坊大学士、左右庶子、司经局这些人都叫过来。

连带些陪学的、伴读的、讲经的,林林总总来了三十多人站满了大堂。

胡翊就坐在堂上宣布道:

“自明日起,太子早课照旧,只是早课由两个半时辰缩短为一个半时辰,其中半个时辰给太子用来强健体魄,余下一个时辰才准教课。”

胡翊这么一搞,就把朱标的学习时间缩短了一个时辰。

要知道以前有两个半时辰的早课,全部要学经史子集,现在只留一个时辰,课时缩减的就实在是太厉害了。

这下立即又有人站出来反对道:

“大人,太子殿下年方十四,正是好学求解的时候,这样大幅缩减课时只怕不利于太子增长德智,长此以往礼教不足,又恐怕在德行上有所缺失。”

“属下告禀,左庶子说得对,太子乃一国储君,不可轻易更改课时啊,大人!”

胡翊却反问道,“本官这几日为太子殿下把脉,殿下的身体愈加虚弱,都知道久坐伤身的道理,若是从早到晚都坐在宫殿里,只怕殿下贵体有失,到那时谁来担责?”

胡翊这么一问,底下就没有人说话了。

他立即趁热打铁,又开口说道:

“故而太子的体魄需要强健,储君已然是日理万机,哪里又有整日的时间来跟你们读书?本官这才改了一个时辰早课,于情于理都没毛病吧?”

底下倒是没有人开口了,可也就在这时,有一人站出来打断道:

“大人此话差矣!”

打断胡翊的这人叫陈允恪,今年27岁,任正七品东宫典簿局典簿,掌着东宫的太子文书和讲学事宜。

他是宋濂的学生,是翰林院学士,又在国子监任过职,被宋濂调入到东宫。

此时,这陈允恪便开口说道:

“詹事大人此举更加不妥,太子殿下若是身子虚弱,自有御医调理与诊治,这是太医院的职责,您不该把太医院的事揽到东宫来,更不该因此而削了太子的早课。”

胡翊听罢了此人的话,当即冷笑出声道:

“你是何人?”

陈允恪倒也有几分骨气,面带傲然之色站出来,故意提高了声调答道:

“下官东宫典簿局典簿陈允恪。”

不等对方继续神气下去,胡翊当场便骂道:

“混账东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