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阅读

繁体版 简体版
33阅读 > 万物播种进化 > 第360章 归墟之眼

第360章 归墟之眼

街道宽敞而整洁,地面由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智能材料铺设而成,无论行人走过还是车辆驶过,都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始终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状态。街道两旁种满了各种奇特的植物,这些植物经过基因改造,能够适应虚粒子环境,它们的枝叶在虚粒子的滋养下,闪烁着淡淡的微光,有的还会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颜色和形态,仿佛是活着的艺术品,为城市增添了一份别样的生机与美感。

空间站则如同一个个巨大的金属岛屿,漂浮在浩瀚的星际空间中,站内配备了各种先进的科研设施与生活保障系统,为虚粒子文明的进一步探索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平台。空间站的外壳采用了多层防护结构,最外层是能够抵御宇宙射线侵袭的高强度合金护盾,这层护盾上布满了微小的能量吸收装置,当宇宙射线撞击到护盾上时,这些装置会将射线的能量转化为可供空间站使用的能源,实现了对宇宙射线的有效利用。?/天×禧?)小@{?说?网÷*÷ ?首×&:发2中间层则是温度调节和压力平衡系统,它能够确保空间站内部的环境始终处于适宜的状态,无论外界是极度的高温还是寒冷,站内的科研人员和居民都能感受到舒适的温度和正常的气压。最内层是由特殊的量子材料构成的舱壁,它不仅具备强大的密封性,还能对站内的各种设备和人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虚粒子的意外泄漏对站内造成破坏。

站内的科研设施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有能够模拟各种宇宙环境的实验舱,科研人员可以在里面研究不同条件下物质的变化和虚粒子的行为;有巨大的粒子加速器,它的环形轨道长达数公里,能够将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以便科研人员观察粒子在高速状态下与虚粒子的相互作用;还有先进的量子计算机集群,它们的运算速度超乎想象,能够帮助科研人员处理海量的数据,进行复杂的理论模拟和模型构建。

然而,即便已经站在了如此高的科技巅峰,虚粒子文明却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与自满。他们深知,宇宙就像是一片危机四伏的黑暗森林,每一个文明都像是在这片森林中小心翼翼前行的猎人,稍有不慎,就可能被隐藏在暗处的危险所吞噬。那些未知的、潜藏在宇宙各个角落的神秘力量,或许正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时机,如汹涌澎湃的宇宙风暴般席卷而来,将一切繁荣与辉煌都摧毁殆尽。

为了能够提前洞察那些可能危及自身生存的潜在威胁,虚粒子文明集结了整个文明最顶尖的科研力量,汇聚了海量的资源,经过漫长岁月的不懈努力,精心打造并启动了一套堪称宇宙奇迹的监测系统 ——“归墟之眼”。

“归墟之眼” 的构建过程可谓是一部凝聚了虚粒子文明智慧与汗水的史诗。其核心部分是由无数个经过特殊改造的虚粒子探测器组成,这些探测器分布在宇宙的各个关键节点上,它们如同宇宙中的一只只微小却敏锐的眼睛,能够精准地捕捉到极其细微的能量波动、物质变化以及时空扭曲等异常现象。

在探测器的研发阶段,虚粒子文明的科研团队就面临着诸多难题。首先是探测器的灵敏度问题,要想在浩瀚的宇宙背景噪声中准确地捕捉到那些微小的异常信号,就需要将探测器的灵敏度提升到一个近乎极致的水平。科研人员们为此进行了无数次的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他们不断地调整探测器的传感器结构、优化信号放大电路以及改进数据采集算法,每一个微小的改动都需要经过反复的测试和评估,确保不会引入新的干扰因素。

同时,探测器的稳定性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宇宙环境极其恶劣,温度差异巨大,从接近绝对零度的深空到恒星附近的高温区域,还有无处不在的宇宙射线和各种高能粒子的轰击,任何一个小小的故障都可能导致探测器失去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研人员们采用了多种冗余设计和容错机制,给探测器配备了多个备份的关键部件,并且设计了一套智能的自我修复系统,当某个部件出现故障时,系统能够自动检测并尝试进行修复,如果修复失败,就会及时切换到备用部件,确保探测器能够持续稳定地工作。

每个探测器都被安置在一个特制的保护舱内,保护舱的外壳采用了一种融合了多种超强材料的合金,这种合金的研制过程也是充满了挑战。科研人员们需要从众多的金属元素和化合物中筛选出合适的成分,通过反复的熔炼、锻造和热处理工艺,不断调整它们的比例和组织结构,以达到最佳的性能组合。最终研制出的合金不仅能够抵御宇宙射线的侵袭、陨石的撞击,还能在极端的温度和压力环境下保持稳定。

保护舱内部则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线路和量子芯片,这些线路如同人体的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