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蹄子,跑到这里来丢人现眼,滚回家去,看老娘怎么收拾你。”
一个背着个西五岁男孩,瘦削却骨架很大的妇人大踏步过来。
不由分说,一个耳光向招弟扇过去。
招弟退了好几步才站稳,脸色血色全无,小声嗫嚅道:“娘,你咋来了?”
“你个小蹄子,还敢在这里跟二丫掰扯,老娘问你,二丫能背着虎子去河边洗衣服为何你不能背着弟弟去?”
“二丫能摘一篓野菜为何你只能摘半篓?二丫还是个瘸子,能做的事比你还多,你自己说该不该挨打?”
“二丫帮丫蛋关你什么事?有本事你让二丫只帮你。”
妇人每提一个问题就问候几下,骨节粗大的手掌落到招弟身上一点也不手软。
雪小暖在一边听得火冒三丈。
她奶奶的臭婆娘,你打你闺女就是,为何每一句话都在拉仇恨?人家薛二丫招你惹你了,她被死老太婆压迫出来的能干竟然成了你打自家闺女的理由?
就见招弟被打的站立不稳、东倒西歪,一双眼里全是毫不掩饰的愤恨。
可惜这双眼里的愤恨不是对着打她的娘,而是对着一旁的雪小暖。
雪小暖打了个冷颤。
原来二丫的好朋友薛招弟是恨二丫的,只怕己经恨了许久了。
恨的原因是瘸着腿的二丫处处比她强,害她被她娘一次次打……
二丫原来只对她好,现在对丫蛋比对她还好……
或许在招弟的认识里,二丫是她朋友,只能帮她,二丫帮了别人,就是把对她的好分給了别人。
雪小暖想起前世读书时看过一个故事——
某乡下学校学生家里都很穷,早餐基本就是一碗清粥一个窝头。一女生家境相对优裕,每日早餐后还带了两个白水鸡蛋课间加餐。班上有个王同学家里很穷,早餐只有一碗清粥。女生就将这两个鸡蛋送给王同学,如此,王同学每日也吃上了两个鸡蛋,对女生很是感激。
这样一吃,就吃了一年。
第二年,班上来了个姓李的新同学,李同学家里更穷,早餐连一碗清粥都吃不起,每日都是饿着肚子来上学。女生心生恻隐,就把两个鸡蛋中的其中一个给了李同学,这样原来可吃两个鸡蛋的王同学每日就只能吃一个鸡蛋。
憋屈了几天,忍无可忍的王同学终于大声质问女生:你怎么能不经我同意,就把我的鸡蛋给了别人?
啧啧,眼下的招弟,可不就是故事里的王同学?
当你长期对一个人特别好时,如果这个人的认知层次偏低,他会把你对他的好当作理所当然,甚至觉得你在讨好他。在他的视角中,你们的关系里他是高于你的存在,所以他会因为很小的事情记恨你,完全忽略之前你对他的所有好。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受助者恶意”。
通俗讲就是无边界的、过度的帮助别人,反而会激发对方人性中的恶意。
因为人的一部分本性就是扭曲的,趋利的,自私的。
这边雪小暖暗自感叹。P那边招弟娘终于打累了,一把扯走薛招弟。
围观人群窃窃私语:“这招弟才被打了,只怕回去还要被毒打一顿。”
“招弟也是可怜,摊上个这样的娘。”
“二丫才可怜,白挨秦婆子一顿打,她奶打她哪次不是下死手打?”
就听吴氏焦急的声音传来:“二丫,你怎么还在这里?你没被打吧?招弟她娘是疯的,你以后不要和她在一块。”
又看向众人:“咱家二丫没少帮招弟,带着招弟挖野菜,摘野果,不想帮去帮来还帮成了仇,前儿个被她推了一把,磕着了虎子,没死在河里却差点被她奶打死。”
说着眼泪就下来了。
又赶紧牵着雪小暖的手:“快走,你奶一会又要发火。”
回家的路上,雪小暖从吴氏叨念中得知,丫蛋不是攒嫁妆,是攒给她婶的钱。她婶想把她卖个高价,并不择人,丫蛋就说自己会攒够五两银子给叔婶,但是婚事得自己做主。
又听吴氏说,薛青家的叫方氏,是从外村嫁过来的,性子泼辣,好打抱不平,虽然也只生了俩闺女,但婆家没人敢欺负她。
………
从村口回到家里,秦氏没再提让孙女拔草的事。她的嗓子有点干有点哑,李氏也说她嗓子干却不口渴。
婆媳俩把这归为上火。
秦氏没心思管自己的嗓子,她要忙着带薛勇、李氏沿河滩找汉王。
去迟了,被别人找到后悔都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