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阅读

繁体版 简体版
33阅读 > 赶海1979,海洋成为我的后花园 > 第181章 超支的水泥

第181章 超支的水泥

陈暮站在工地边缘,海风吹得他工装外套猎猎作响。,w′b/s·z,.¢o*r/g_

夕阳将 49层公寓楼的钢筋骨架镀成金色,第 20层的模板上,工人们正用振捣棒夯实 625r水泥——那粘稠的灰浆里掺着特供的添加剂,凝固时会发出细微的噼啪声,像是在孕育某种金属质感的生命。

“陈村长,”包工头老王扛着钢管走过,安全帽檐下的眼睛眯成缝,“这水泥真是神了。昨儿半夜刮台风,隔壁村预制板房塌了三间,咱这楼连脚手架都没晃。”

他用扳手敲了敲立柱,发出近乎金属的脆响,“就是贵得肉疼,一车水泥够买十头海货了。”

陈暮蹲下身,指尖按在尚未凝固的水泥面上。

冰凉的浆体里渗出细密的气泡,那是高标号水泥特有的活性反应。

他想起在首都建材局批文上看到的备注:“625r水泥仅限国防工事及重点基建使用”,而渔村公寓楼的立项文件上,赫然写着“沿海抗灾示范工程”——这是他托关系才套上的帽子。

“贵有贵的道理。”陈暮站起身,拍了拍裤腿上的灰,“告诉弟兄们,这天热大伙辛苦了,我个人掏腰包,给大伙每个人补贴1000元的降温费,前提是明年过年前必须封顶。”

所有工人发出欢呼声。

陈暮望着远处海天交界处的乌云,想起气象站发来的预警:半月内将有强台风过境。

当晚陈暮在村委办公室核账时,沈婉钧抱着一摞发票推门进来。/%咸%(鱼[ˉ]看?书¥@ ·追?-+最@新!章′节2$

她把票据往桌上一放,金属夹“啪”地弹开,惊飞了窗台上的海螺标本。

“油轮保养费 3827块,拖网维修费 1450块,还有……”她顿了顿,指尖划过一张机打发票,“625r水泥本月用量超标 12吨,单价 1800块,合计 块——陈暮村长,你知道这够买多少串珍珠项链吗?”

陈暮放下算盘,发现她今天戴的正是自己送的贝壳耳钉。

阳光透过窗户,在她账本上投下斜斜的光柱,那些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数字突然活了过来,像一群跃出水面的银鱼。

“等楼盖好了,渔村每户都能住上防风别墅,到时候珍珠项链算什么。”陈暮拿起那张水泥发票,指尖在“特供”字样上摩挲,“你不知道,三年有场台风,这里许多渔民家的房顶都给掀飞了,那时候咱们要是有这水泥……”?

沈婉钧突然把账本摔在桌上,珍珠耳钉在耳垂上晃出细碎的光。“我知道!我听老村长说过,当时你家受灾最严重,家都没了!”

她的声音突然哽咽,“可现在呢?你跟贺小姐在首都……”

窗外突然响起起重机的轰鸣,第 21层的钢筋骨架正被缓缓吊起。

陈暮走到窗边,指着工地上正在浇筑的水泥柱:“你看那柱子,里面每根钢筋都经过应力计算,就像你账本里的每笔账,差一分都不行。”

他转过身时,手里多了个丝绒盒子,“这是给你的。^1,7?n′o·v~e?l+.\c^o/m,”

沈婉钧打开盒子,里面是枚银质算盘吊坠,算珠是用 625r水泥粉末压制的,每个珠子上都刻着渔村的经纬度。“我找首饰匠融了十斤贝壳,才做出这玩意儿。”陈暮的指尖擦过她手背,“下个月去美国,戴着它,跟华尔街那些会计师说说,咱们渔村的账怎么算。”

海风卷着水泥灰吹进办公室,沈婉钧突然抓起账本往陈暮怀里一塞:“水泥超支的部分记你头上!还有,明天陪我去码头验货,再敢弄丢发票,我就……”她的话没说完,却把算盘吊坠紧紧攥在手心,转身时马尾辫扫过陈暮的下巴。

第二天清晨,陈暮在码头看到沈婉钧时,差点没认出她。她穿着工装裤,头发用海螺发卡别在耳后,正蹲在集装箱上核对冻鱼清单。

阳光照在她手腕上,昨天的银算盘吊坠晃出一道光,恰好落在账本的“625r水泥”栏目上。

“陈村长,”货轮船长递来签收单,“这批带鱼冻得瓷实,就是船舱有点渗水,好在你要求的 625r水泥预制板没泡坏。”他指了指甲板上码放的预制板,每块板上都印着“抗灾专用”的红章。

沈婉钧突然从集装箱上跳下来,账本拍在陈暮胸口:“你连冻鱼舱都用 625r水泥?知道这成本多高吗?”

她的眼睛在阳光下亮晶晶的,却没注意到陈暮悄悄把一张机票塞进她后兜——那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