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固:“杨先生,怎么办?现在难逃的百姓像潮水一样涌来。不接收他们,恐怕会哗变。”
如今涌来的流民竟然比当初北戎攻击北关的时候还要多。
偌大的大乾十室九空,杨业这边却日益拥挤。
关键大京离南阳关也就四百多里。
诸国现在都在等着看大乾内乱,看杨业的笑话。
杨业总说自己以百姓为重。
这一次不管他接不接收这些流民,都是错。
杨业站起来,对孙大牛说:“走,跟我去个挖矿去。”
唐固和孙大牛一起怪叫:“哈?现在?!!”
杨业:“嗯,我亲自监工。给铜岭、大梁和南关送信,叫各守将严防死守,决不可擅离职守。”
唐固和孙大牛交换了眼神:啊,对了对了。你肯定是想打着挖煤的幌子去援助大京。
杨业跟孙大牛带着所有精锐武器出发了。
他站在南阳城上,城下已经黑压压地聚集一眼望不到边的百姓。
百姓们看见他在墙上一露头,立刻都叫起来:“杨先生来了。杨先生来了。”
杨业拿这个黄铜做的扩音器:“诸位乡亲。所有大乾百姓,我一个都不会丢下。但是现在人太多,为了防止骚乱,你们必须配合我。”
下面的百姓说:“我们一定配合您。”
杨业说:“南阳关没办法容纳那么多人。所以你们只能去大梁。大梁的条件虽然差点,但是地广人稀。你们去大梁挖矿,挖一天,我就解决一天食宿。而且可是长期定居,男女老少不限。”
“我这里还需要几千人精壮劳动力去韶落挖煤。那边我解决不了住宿,如果家本来就在附近的乡亲,可以跟我回去。诸位自由选择。”
“大梁关现在已经开关施粥,想去大梁关的赶紧去吧。”
杨业一向说一不二,言出必行。
大家心里虽然有怨言,不想再走路,却也没办法。
有些实在走不动了的,就在城墙根坐下,绝望望着人群园区。
孙大牛在上面看着,心里十分不忍。说:“这样好残忍。反正都是施粥,为什么不在这里施。他们已经走了这么远了,还要再走这么远。有些人可能压根就走不到大梁或者韶落了。”
杨业微微摇头,说:“你没发现这里面有许多不需要救济的人吗?”
孙大牛低头一看,后面停了好多辆漂亮的马车,周围还围着许多强壮的家丁,一看就是有钱人家。
等了大概半个时辰,关口外只剩了稀稀拉拉的人。
城门这个时候才打开,孙大牛士兵出去在外面列队。
两万人如棋盘一般在城外整整齐齐排列。
刚才想趁乱干点什么的人,这会儿什么心思都不敢有了。
杨业骑马慢悠悠走了出来。
有士兵抬着成筐的馒头出来,挨个给坐在墙根的老弱发。
一边发还一边说:“吃完就去大梁吧。”
后面的马车里出来一个人,一路小跑上前,冲杨业谄媚行礼:“杨先生万福。”
杨业瞥了他一眼。
这个人,我有印象,是大京城里的一个米商。
最擅长以次充好,屯粮在灾荒的时候卖高价发国难财。
每次等官府忍无可忍要出手的时候,他就假惺惺用存到生虫的米来施粥。
不明真相的百姓,还把他当大善人。
官府一看,又不好动手了。
我刚上任,他就上门送礼,只不过我没让他进门。
我好好惩戒了他一番,他才老老实实做了四年生意,原以为他弃恶从善,原来只是在等待时机。
后来,李不任得了势,他立刻屁颠屁颠上门跪舔。
跟李不任臭味相投,从此肆无忌惮的在大京里把奸商嘴脸做到尽。
听说他仗着跟李不任的关系,跟监正沆瀣一气,低价从买军粮囤积到自己仓库里。
大乾后来粮食短缺,价格飞涨,满城饥民,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齐莲儿办事果然不行,竟然漏掉了这么大个“蛀虫”外加奸臣同党。
而且这些奸商从古至今都一样。
国家有难,他发财。
赚完了就走,换个地方照样逍遥自在。
什么故土难离,乡亲父老,在他眼里都是个屁。
你逃得过一时,逃不过一世。
如今又落在我手里了。
真是天理迢迢!!
杨业眯眼冷冷地说:“马掌柜。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