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派个人去问问老唐,看看他还想不想出仕。”
“他毕竟是大唐的功臣,如果他愿意的话,可以去治理西域。”
“要是他不愿意的话,就恩荫他一个儿子当知府吧。”
李治在一旁看着,心中也不由感慨。
父皇对功臣们,其实还是挺好的。
不然魏征怎么可能寿终正寝?
李靖都被人觉得是当代司马懿了,现在都还能坐在朝堂上和父皇谈笑风生呢。
只不过说来也怪,父皇对功臣好,这些功臣反而不领情,一个个总喜欢折腾出各种事情。
难道说,这是因为父皇对功臣太好了?
将来我登基之后,是不是就真的没必要对功臣们这么好了?
李治又一次陷入了沉思之中。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在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之后,万历二十七年一月,丰臣秀吉再度出动兵马,进攻朝鲜。】
画面中开始出现一个又一个倭军的指挥官,并打出他们的姓名。
第一军指挥官加藤清正,麾下一万人。
第二军指挥官小西行长,麾下一万四千人。
第三军指挥官黑田长政,麾下一万人。
第四军指挥官锅岛直茂,麾下一万两千人。
第五军指挥官岛津义弘,麾下一万人。
第六军指挥官长宗我部元亲,麾下一万三千人。
第七军指挥官蜂须贺家政,麾下一万一千人。
第八军指挥官毛利秀元,总预备队,麾下四万人。
紧接着,是倭国水师。
第一舰队指挥官藤堂高虎,麾下两千八百人。
第二舰队指挥官加藤嘉明,麾下两千四百人。
第三舰队指挥官胁坂安治,麾下一千两百人。
第四舰队指挥官来岛通总,麾下六百人。
加上一直驻扎在釜山等地的部队,倭军第二次征讨朝鲜总计出动陆军十四万一千四百九十人,水军七千两百人。
【在出征朝鲜之前,倭国对朝鲜水师将领李舜臣心有余悸,运用反间计等各种手段,让朝鲜国王李昖将李舜臣下狱。】
【得知倭国再度来袭,李昖火速将李舜臣释放,但只允许李舜臣以白衣之身参军。】
【这位赫赫有名的朝鲜英雄,就这么成为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兵。】
【于此同时,李昖又第一时间派出使者,八百里加急向大明告急,请求大明的支援。】
“什么,倭国人又来了?”
大明皇宫之中,朱翊钧也是怒气勃发。
“这个该死的丰臣秀吉,之前胆大包天不接受朕的册封,驱逐大明使者,朕还没有和他算账呢!”
“好啊,既然这一次他还敢来,那朕就让他的倭国军队彻底留在朝鲜,再也别想走了!”
听着朱翊钧的话,在场的几名大学士、司礼监大太监面面相觑。
上一次出征,大明可以说是精锐尽出。
但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收复了朝鲜一半的领土,就只能议和。
这一次倭军又派了十多万人过来,朱翊钧哪里来的自信要全歼别人?
内阁首辅赵志皋干咳一声,开口道:
“陛下,兵部已经测算过了,这一次咱们最多只能派遣四万兵马。”
朱翊钧闻言,顿时大怒。
“混账东西,怎么比上一次还要少了一万?”
上次大明可是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急急忙忙地抽调,最终后勤只能支撑五万人,情有可原。
都有了前车之鉴,怎么就一点准备也没有?
赵志皋无奈地请罪了几句,这才委婉地开口。
“主要是兵部那边觉得,短期内朝鲜不会再爆发战争了。”
朱翊钧愣了一下。
兵部怎么敢私自做出这种判断?
等等。
朱翊钧突然想起来了。
不是兵部,而是朱翊钧自己!
在上次议和成功后,朱翊钧自信满满地说,倭寇最少二十年内不敢再对朝鲜动什么歪念头了。
有了朱翊钧这番话,兵部可不就得照做吗?
朱翊钧咳嗽一声,掩饰掉脸上一闪而逝的尴尬,开口道:
“先通知朝鲜那边抵挡一段时间,出兵四万就四万吧,尽快就行!”
赵志皋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