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达到六七成。
诸葛亮继续道:
“但这四十五万人之中,至少要有二十万人来给大汉镇守巴蜀、荆州、缅甸,对吧?”
刘备眉头开始皱了起来。
诸葛亮再道:
“那就只剩下二十五万人了。但这二十五万人还是不能完全投入修建缅甸通道的工程之中,要不然谁来种田呢?”
“我们用二十万人来种田,不多吧?”
刘备嘴巴张了一下,没有开口说话。
诸葛亮羽扇一摇,继续道:
“这样一来,真正能用来修建官道工程的也就五万人了。”
“陛下,这五万人来修建通往缅甸的官道,要修到何年何月呢?”
“更何况,难道曹魏和东吴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我们发展?”
“若是曹魏东吴来犯,我们手中剩余的这五万人全部都在修建工程,谁来上前线增加兵力,抵抗强敌呢?”
刘备彻底说不出话了。
诸葛亮看着刘备,正色开口。
“陛下,您要么就不修这条路,要么就只能动用那些被咱们征服的土著。”
“除此之外,我们已经别无选择了。”
“还是说,您真的打算什么也不做,就这么眼睁睁地等着曹魏和东吴飞速强大,最终把咱们大汉彻底灭亡?”
“到那时,您如何去面对金幕另外一头的诸多大汉先祖,如何在死后去面对九泉之下的大汉列祖列宗?”
刘备听着诸葛亮的这一连串问题,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终于,这位蜀汉开国皇帝叹息一声。
“朕明白了,就按照丞相的意思去办吧。”
顿了顿,刘备又开口道:
“无论如何,朕还是希望能少死一些人。”
“将来,这些土著也可能会成为大汉的一份子,也能为大汉灭亡曹魏和东吴贡献一份力量!”
诸葛亮轻快地笑了起来,羽扇摇动。
“这是自然,还请陛下放心吧!”
在场的所有蜀国大臣也都松了一口气。
果然,还是只有丞相能说服陛下!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就在明军和倭军于陆地激战的同时,另外一处战场上,也同样爆发着非常激烈的战斗。】
【万历二十年,七月初六。】
海面上,数十艘朝鲜的战船正满帆而行,朝着东面驶去。
一名朝鲜将军站在甲板上,注视着远处的海岸,表情坚毅。
【朝鲜嘉善大夫,全罗道左水使,李舜臣。】
在不远处,还有另外一艘大船,和李舜臣所在的这艘船并驾齐驱。
在这第二艘大船的甲板上同样也站着一位朝鲜将军。
【朝鲜全罗道右水使,李亿祺。】
李舜臣的双目中,似乎有火焰在燃烧。
他沉声对着周围的部将们开口。
“这一次,我军定要让倭寇知道我们的厉害!”
【万历二十年六七月份,正是朝鲜被倭寇大举进攻,占领大量土地的时候。】
【偏偏也就在此时,大明副总兵祖承训第一次兵败朝鲜,明军暂时撤出了于朝鲜中的所有力量,正处于集结大军的阶段。】
【对于此时的朝鲜而言,是真正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国有危难,必有义士。】
【李舜臣,就是这样一个义士。】
【他属于朝鲜王国的“东人”,祖先曾是高官,但到了父亲这一辈时家道中落。】
【李舜臣早年经历坎坷,多次宦海沉浮,最终在倭军入侵前因能力出色,被任命为朝鲜全罗道左水使。】
【倭军入侵后,李舜臣率领麾下战船多次出击,数次击败倭军舰队,名声大噪。】
【李舜臣对倭军的袭扰,极大地迟滞了倭军海上运输兵源和物资的速度,为正在紧锣密鼓准备战争的大明争取了时间。】
【然而大明援兵迟迟不至,李舜臣心中非常清楚,他需要更多的胜利,才能为自己的祖国争取到一线生机!】
李舜臣呼出一口气,看向自己两旁。
海面上,过百艘大小战船正在迎风而驰,划破海浪。
此战,朝鲜王国剩余的战船几乎是倾巢而出。
而李舜臣也收到了情报,倭国方面对于接连败给李舜臣极度不满,已经调集了一支规模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