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阅读

繁体版 简体版
33阅读 >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 第468章 平壤大捷,朱元璋和朱棣反而高兴不起来?

第468章 平壤大捷,朱元璋和朱棣反而高兴不起来?

,对着这名身躯挺拔的将领开口。

“高仙芝,你来说说。”

高仙芝咳嗽一声,笑道:

“陛下,一支军队有一万人,并不是说这支军队能承受的死亡数量就是一万。”

“正常而言,普通的军队,损失一到两成就会溃败了;精锐一些的军队,损失三成左右也会溃败了;若能支持到损失五成以上,那已经是绝世强军,在华夏历史上至少排名前十的存在了。”

皇太女长平公主闻言,不由大感惊讶。

“普通军队死一两成就溃败?这太夸张了吧。”

在长平看来,一万人死了一两千就溃散,完全无法理解。

高仙芝呵呵一笑,道:

“皇太女殿下有所不知,每一支军队之中,真正能打仗的其实就是那么一成,甚至半成人。”

“至于其他的八九成人,基本都是打杂的,起哄的。这些人在一旁呐喊助威,打打顺风仗可以,但指望他们力挽狂澜是绝对不可能的。”

“正常的将军为了打赢战斗,都会把这一两成最能打的安排在最前线去拼。”

“只要最能打的把对面最能打的拼完了,咱们就能赢。反之,也就输了。”

长平瞪大眼睛,道:

“那还需要剩下的八九成人来做什么?”

高仙芝又笑了,道:

“皇太女殿下,最能打的,自然也是最容易死的。”

“剩下的八九成人,就是为了让他们感受战场的氛围。打多了胜仗,这八九成人之中就会有人慢慢也被转化成最能打、最敢打的人了。”

“简单的说,就是从新兵转化成老兵悍卒。”

“读书的士人都要有个学习的过程,打仗又如何能例外呢?”

“当一支军队一直获胜,那它的损失就小,而且转化的新兵也会多。”

“如此一来,一支常胜之军中,能打、敢打的老兵悍卒占到三四成就是很正常的。”

“反之,一支常败之军,其中的老兵悍卒自然早就损失光了。”

顿了顿,高仙芝做出了总结。

“总之,一支军队不能光看数量,最关键的还是那些能打、敢打、悍不畏死的老卒。”

“当这些老卒死完了,战争也就失败了。”

长平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本宫现在终于明白,为何历史上会有那么多以少胜多的故事了。”

高仙芝点头道:

“这也是臣能带着大周军队屡次以少胜多的原因所在。”

“咳,说回金幕。小西行长这一万八的军队,臣觉得里面的老卒撑死了也就三四千人。”

“可这一战中小西行长却损失了整整九千人,可想而知,他的三四千老卒必然都死光了。”

“故而,别看小西行长似乎还有九千兵马,但这剩余的九千人已经完全是土鸡瓦犬,完全没有任何用处。”

“若是小西行长再带这九千人去和明军交战,明军只需要派出一千,不,五百劲卒,都足以将这剩余的九千人轻松击溃了。”

长平听得半信半疑,不过看到武则天和狄仁杰都没有开口质疑,于是也就没有说什么。

武则天平静地旁听完了两人之间的对话,这才开口道:

“高卿家,你觉得这场战争,会是谁赢?”

长平闻言,心中不觉有些疑惑。

大明都已经如此干净利落地拿下平壤之战的胜利了,难道还能有什么意外?

无独有偶,在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老四,你觉得大明能赢吗?”

朱高炽忍不住道:

“皇祖,孙臣觉得大明的胜利应该没有悬念了吧?”

“不。”说话的人是朱棣。

朱棣此刻表情颇为凝重,开口道:

“大明还是有可能输的,而且这种可能性还不小!”

“啊?”朱高炽一脸震惊,“这是为何?”

朱棣嘴角扯动一下,飞快地报出一串数字。

“按照五万大明将士来算,每一个人一天粮食是一升五合,则五万人一天应该是七百三十石粮食,一个月所有将士就是两万两千石粮食。”

“马匹是两万七千匹,一匹马一日要给料豆三升,那么一个月就需要两万四千石料豆。”

“整支大军每个月就需要四万八千石粮草,也就是一天需要一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