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阅读

繁体版 简体版
33阅读 > 儒道我有一诗可镇山河 > 第442章 厚颜无耻

第442章 厚颜无耻

战争终于打响了。

在楚国三位亚圣被擒后第七天,在南部驻军的有意传播下,在楚国人心惶惶的时候,夏国南部驻军以姜暨为主将,展开了对楚国北部重镇的攻略。

第一目标秭归,一日而下。

守城大将不见,夏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这座楚国重镇,秭归的失守标志着楚国水师的完全丧失,并之,楚国北部枢纽被拔。

至于接下来的战争,甚至不能用战争来形容,夏军的进攻就像黄油刀一样犀利,楚国北部就好像完全不设防一样,夏军基本没遭受到像样的阻击。

大型城市里十室九空,虽然农村留下了大量故土难迁的农民,但是依然组织不起有效的进攻。

因为刚刚进行完夏收,所以夏军此行最大的收获反而是城池里那些难以带走的粮食,至于平民的粮食,夏军秋毫无犯。

就这样,夏军在几乎完全没有遭遇抵抗的情况下,几日之间便向南推进百里,过程顺利的就好像是一场圈套一样。

好在姜暨几位亚圣身先士卒,帮忙扫清了大半障碍,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初楚军占据齐国南境的时候也是这般顺利。

夏军有样学样,直接将这些重镇的粮食彻底搬空,至于青壮借由襄阳转入国内,至于广大农村,夏军甚少涉及。

一直到抚州、上饶、衢(qu)州一线夏军才真正意义上遭遇到楚国的正规军。

这一线也就是楚国所设立的第二道防线。

虽然漏洞百出,但是也确实起到了作用。

最主要的原因是夏军深入太过,兵力有些跟不上,毕竟这里距离大江一线已经数百里之远。

对于亚圣来说只是很短的距离,但是对于将士们来说,已经是数日脚程。

所以姜暨也没有再继续进攻。

不是他不想进攻而是没有余力,数百里的土地需要驻扎的兵力是相当之大的,如果想要完全占据,就目前的兵力来说还是有点勉强的。

至于楚国好似将北部这块区域完全放弃一样,做出做出一副誓死守卫防线的意图,一时因此,姜暨才停止进攻。

毕竟眼前这条防线后方不远就是楚国国都,如果想要强硬突破上饶一线,恐会惹得楚国鱼死网破,狗急跳墙,这实在是不值得的。

他们目前最要紧的就是收缩防御,消化战果。

战事的顺利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甚至也惊动了齐国方面的军队,毕竟轻松就能咬下一块肉,何乐而不为呢。

姜暨也是老辣,直接让出一部分地盘好让齐国更好的登陆楚国的土地,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帮助夏国分担一下来自楚国的压力。

战争打到最后其实争夺的除了资源就是人口,人口越多国家的底蕴就越强。

所以这次进军掠夺资源的同时也掠夺了大量的人口,通过内部融合的方式,多则三五年这些人就会全都变成真正的夏国人。

王清流有点后悔没有前去帮忙,毕竟如今的局势一片大好之余,楚国想要做些什么其实是很困难的,毕竟他们国内其实没多少亚圣可用。

简单算一下就会知道,夏国目前北境三位亚圣,南境四位,西南两位,皇室六位(带夏皇),再加上一些散修,一共估计最多也就不到二十位亚圣。

楚国和夏国实力相近,儒道人才方面还要弱一些,所以最多也就将近二十位。

而单单王清流俘获的楚国亚圣都有近十位。

这已经相当于楚国亚圣总和的一半了,目前楚国的朝局没有瘫痪都是奇迹。

更不用说举国反击,恐怕上饶一线表现出来的多是虚张声势,所以如果没有陆圣约束的话,王清流的西南驻军加入其中是有可能一战覆灭的。

而王清流想要到前线去,也是担心楚国再行刺杀之举,毕竟姜暨等人不是他,如果楚国拼死相抗的话。

不过王清流显然是高看楚国的那些高层了,此次刺杀失败对于楚国的影响远比想象更大,毕竟一战损失三位亚圣,直接将剩余的这些亚圣下破了胆。

别说再行刺杀之举,甚至愿意正面应战的都是少数。

除了在上饶一线主持局面的吴延和有熊氏的一位少壮派亚圣外,楚国上饶一线就没有其他亚圣了,而明面上的亚圣数量对比也是四对二,即便这样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面对夏军的来势汹汹,吴延虽然是坚定的少壮派领袖之一(另一位则是芈濉),但是面对楚国复杂的环境也是无可奈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