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能确认他是在学校里面吗?”
陈妈点头:“我打的他宿舍电话。”谢臣终于松口气:“陈妈你真是厉害。”陈妈也笑了:“我养他这么大,怎么不知道他的脾性。陈总你就放心好了,小少爷他是个听话的孩子,就是这几天闹别扭罢了,等过几天不生气了,就回来了。”
谢臣也笑了,是啊,林夕本来就是个很听话的孩子。他不是那种娇生惯养的孩子。林颜青根本就不宠他,反而对他严厉的很。自己早就跟他说过这样的教育容易让他生出逆反心理,林颜青不信,结果他真的敢拿着自己的学业跟林颜青扛上了。这一对父子脾气都很厉害啊。
林颜青上楼换下衣服来,下楼看见谢臣还在跟陈妈讲话。陈妈看他来忙说:“姑爷,可以吃饭了,我这就去端上饭来。”
第20章
两个人吃完饭上了楼。林颜青去书房,谢臣端了茶送到他桌上,看他没有什么事了,谢臣也坐下了,打开电脑把清雍正清华釉里红如意双耳瓶的资料又重新看了一遍,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这些,熟读这些瓷器的历史,把中国历史背的滚瓜烂熟。
谢臣看着这些枯燥的历史微微皱了下眉,其实不用看也不用背,他鉴定瓷器不是靠这些资料,靠他自己的手,只要碰一下瓷器就知道了。所以现在被这些资料当真是画蛇添足。
谢臣也就自我嘲讽了一会,还是调出资料来背了,再背一遍,确保万无一失。因为无论他鉴定的如何准确,林颜青都不许他说出他的鉴定方式,他的鉴定方式几乎无人知道,除了他爷爷林颜青外无人知道,所以每次帮林颜青买瓷器时,只要那些人不同意,不同意他说的是假的,因为这个世上连碳十四都鉴定不出来真假的瓷器,你凭什么说他是假的呢?是啊,他凭什么啊。于是他就一遍一遍的背,背这些资料。背到他们恶心背到自己恶心。真是的,假的就假的吧,不买不就是了,可是林颜青说请佛容易送佛难,得罪人也要诚心诚意,也要让他们心服口服。
所以自己每鉴定一次都要把这个瓷器的历史背一遍,这次的也不例外。这次是雍正年间的釉里红,唉,又是雍正的。其实不用查了,他早就背熟了,林颜青最喜欢的瓷器就是雍正年间的釉里红。他自己收藏的那些已经逼迫自己背了无数次了。其实他不喜欢雍正釉里红。为什么不喜欢他也说不清楚,雍正年间的釉里红其实很好,比康熙年间的稳重多了一丝俏丽,比乾隆年间的浮华里多了一丝稳重,而且这样的珍品很少。按理说他应该很喜欢才是,你看颜色很好,很稳重的青色里有着清丽的红色,看起很清新很脱俗。花纹也很大气,配色都很得体。他应该喜欢才是,可是却偏偏不敢碰,看一眼都觉得难受。可惜林颜青很喜欢。所以自己背了一次又一次,看了一次又一次,摸了一次又一次,也难受了一次又一次,那样窒息的感觉真的是很难受。
大概是看出他不舒服,林颜青有些无奈,拉着他的手一次次的解释,谢臣就木然的听着,雍正年间的事与他有何关系呢,他不愿意听。可是林颜青不厌其烦的讲:你要清楚这个年代的瓷器,因为我喜欢。
就因为他喜欢,所以这段历史,这段林颜青口里的历史他背的一清二楚。
雍正年间的瓷器算是中国瓷器史上即宋朝之后的又一高峰,无论是青花、釉里红、粉瓷、还是斗彩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我们不管雍正皇帝的为人,也不管后世如何评论他,唯一不能否认的是他是一个励精图治、决意革新的君王。他在位的13年间,对瓷器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不可否认的贡献。无论是器型、釉彩,还是纹饰等各方面,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可以说,雍正朝瓷器的生产是清代瓷器生产和创新的又一个高峰。
所以你要记着,这个年代的瓷器,谢臣点头低下头不用看他,林颜青提起历史上的帝王是不屑一顾的甚至是痛恨的,可是对于雍正皇帝他还是说了几句好话。说这个皇帝虽然对人狠辣,抄了无数家财,可是对他林家不错,下旨亲封的皇家瓷器。也正因为这个旨意他们林家的瓷器才得以存到今天。
只是有一件事很奇怪,按理说雍正皇帝对瓷器如此喜欢,而且依他的为人应该会更喜欢大气稳重又不是清新的釉里红在对,应该会大量生产釉里红瓷器才对,可是偏偏出了漏子。釉里红瓷器竟然是最少的,比康熙年间还少。林颜青很疑惑,对于他祖上的记载,还有历史上的记载,都很奇怪。不止一次的研究史书,可惜都没有任何记载,从林家族谱留下来的资料上看,雍正在位期间生产的釉里红瓷器仅有百余件。但这百余件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