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人退走以后,村人便要开始谋生了。
作为一名农人,除了种地,也没别的谋生法子。
好在大家伙都留了来年的粮种。
曲夏芳家里,前一年的粮食早就被其母王氏出嫁的时候带走了,她家的粮食不怎么够。
得亏二爷爷家里分了一些,这才都种植上了。
事实上,她家大部分种植的都是仔姜,药材等,不过,稻谷总之要种植的,小麦也是必不可少的。
不过,即使种植上了,村人也愁眉不展。
这年月,辽人既然已经攻占了榆州,便是大伙种植上粮食,却又如何是好?
毕竟以后的日子,可不好过啊。
只怕这个粮食都是给别人种植的。
但是,即便抱着万分之一的想法,村人还是把粮食种植上了。
曲夏芳也就筹谋跑商这事了。
周常素的商队是极大的,全国各地都有跑,随行的,便有一只很强的护卫队。
也是靠着这一只的护卫队,才能运送货物到全国各地,并靠着差价赚取金钱。
虽然商人的名头没有那么好听,但是有钱多好。
任何时候,只要有钱,就不用担心乱世的时候吃不饱。
曲夏芳想带着族人跑商,除了可以让族人增加见识以后,还能带着族人赚钱,开阔眼界。
到了第二天,她也就把跑商的事情给大伙商议了。
曲大弟是家里的长子,而且年龄也小,并不允许跟随去跑商。
曲二弟便道,“大姐,让我跟你一起去吧,我是自己人,到时候在大姐身边,也能帮衬大姐。”
曲夏芳想了一下,也就同意了。
除了曲二弟,曲二爷爷家里,曲里正家里,跑商的人选都是个问题。
曲夏芳道,“二爷爷,里正爷爷,跑商的好处我就不必说了,大家能凑集多少钱就凑集多少钱,到时候让掌柜的教我们买什么货物带着就行了,就是这跑商,到底是远途跋扈,肯定有风险的,你们,多考虑一下。”
跑商这种大事,肯定要多考虑的,毕竟现在外头又不平静。
谁知道啥时候有什么危险啊。
要是运气不好,命都会弄丢。
曲夏芳也把跑商的事儿告诉了几个姑姑家,但凡愿意跟着她跑商的,都准备好积蓄,等过些日子就出发。
曲二爷爷等人说要商议一下,等考虑好再给曲夏芳答复,曲夏芳反正不急,让他们慢慢考虑。
反正还有半个月才出发呢。
因大家伙都缺钱缺粮,在山上的山花盛开的时候,众人便开始上山准备采菌子了。
这个时候,山上的菌子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想着菌子的美味,曲夏芳忍不住吞咽了一下。
不过,众人不敢采不认识的菌子,只采松茸和木耳,鸡枞菌,大脚菌等。
这些菌子一大背篓一大背篓采回去,趁着天气好,丢在外面晒了起来。
等晒干以后,但凡没菜吃的时候,又是一道难得的美味。
曲二奶奶手艺好,拿了菌子煮熟后,用泡菜坛子存着,拿来做酸菌子,那也是一道难得的美味。
曲夏芳最喜欢辣椒炒菌子,那滋味,鲜辣肥美,吃过一次就忘不了。
有一次在山上,众人正在采菌子,结果,竟碰到了王氏。
王氏带着朱大丫一起,也在采菌子。
辽人来的时候,他们躲在粪坑下,一家子竟也都还活着。
见了曲夏芳等人,王氏走过来,道,“夏芳啊,你手里还有粮食吗?给娘一些粮食吧,娘饿得实在抗不下去了,快饿死了啊。”
朱大肥家里倒也私藏了一些粮食,不过这些粮食,朱大肥也就紧着他和他儿子朱大宝吃喝,一丁点也没给王氏留下。
王氏和朱大丫两个人,只能自己去外面想法弄吃食。
一个冬天下来,两人饿得本来就剩下皮包骨了,此时,更是瘦弱得摇摇欲坠,看的分外吓人。
曲三弟到底年龄下,心软了一些,看见王氏如今这个模样,忍不住道,“娘,你……你咋变成这样了?”
他娘现在这个模样,实在太吓人了。
曲大弟也不忍心。
王氏虽然对别人刻薄,但是,在没有出嫁以前,是最看着曲大弟这个长子的。
且曲大弟并没跟着王氏去朱大肥家里吃苦头,曲大弟整个人看着精神头竟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