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妈瞧见叶真停下筷子,对比叶小弟狼吞虎咽,不禁纳闷,“你这是在外面没好好吃饭把胃吃坏了?就吃这么点猫食怎么够?”
叶真倒不是胃坏了,而是嘴刁了。
要是她开口说不想吃,铁定会被叶妈喷。
机灵的转话题,“爸,昨天采那么多蘑菇,夜里又下雨了,这几天山上肯定又长许多,更嫩更鲜。”
蘑菇好吃吗?那肯定好吃!
那肥嘟嘟的蘑菇,用丝瓜叶子清洗干净,用手撕成细条,剁点蒜,放几颗干辣椒爆炒。
切点肉沫,加点料酒生抽,放点鸡精和细盐。
用农家土灶大火爆炒后焖个一分钟,端上桌,那是肉都不换的美味。
剩下的蘑菇趁着新鲜,切成丁,加点笋丁,料酒、鸡精和肉沫搅拌,再炸点花椒油,葱花,辣椒碎等一起拌匀,饺子皮一包……
皮薄味鲜的饺子,一次性吃几个都不带停。
再配上清粥小菜,一家人六口把昨天包的全部吃得干净。
硬是吃到撑去收拾剩下的许多蘑菇。
叶真想到卖蘑菇的生意,“妈,你说我等下卖多少钱一斤呢?”
五月份上市挺多蔬菜了,大家挑选的余地多。
空心菜青翠,丝瓜甜嫩,生菜有点发苦,但是红薯叶正嫩……
蘑菇的话倒是不多,价钱也是分品种,便宜如老人头40一公斤,昂贵的就属松露,松茸和羊肚菌这些,价格与品相挂钩。
昨天的一筐松茸个大未开伞,采的及时,被叶爷爷和叶爸小心的包好,准备今天去专门的华景市场卖。
剩下的常见菌子叶真打算去县上试水,最低的也是20一斤起步。
叶妈和叶奶奶操持家里是一把手,做生意是零经验,叶爸他们虽然卖过,但是去专门收山珍的店面,不需要摆摊。
得,全家还真是只有叶真有经验,靠谱!
想了想,叶妈开口,“要不都算20一斤得了 。”
也行!
说实话,这个价格对比市场上的当真不贵,在叶妈心里,野菌子虽然好吃,价格也高,但是从小在生活山里,山珍蘑菇这东西就跟白捡一样,天生地长不要钱不费啥力的,下意识不在乎。
这20块钱都是前几年听外面收菌子的人说的,现在什么价真是不知道,说的也不确定。
叶真想了想,20块钱也行,反正她修炼生机灵气散出去,菌子什么的长得也快。
“那就20块一斤吧!贵一点的菌子就叫爸他们带去市里,剩下常见的就便宜一点,也让大家吃个新鲜。”
叶爸则商量:“今年的菌子真多,要不多包一点包子饺子吧!煎点饼也不错,等过几天捡的多了,在晒一点干蘑菇,冬天还能炖个汤,吃个火锅!”
……
这地是弄好了,也撒上了农家肥,但是鸭棚鸡窝还要搭,叶真说在山脚那边准备养几头猪,猪圈也要搭,猪仔也要买,叶爸跟叶真商量:
“这些猪窝什么的也要弄几天,这地也挖好了,种子买好了,就是点种需要人,干脆叫村里闲着没事的人来干。”
行啊!
叶真一口答应。
一方面种什么盆栽还没确定,二来买的蔬果种子她还没有育种优化呢!
再说了,都是村里人,她小时候满村乱窜,上山下河的,那时候叶爸叶妈经常出去打工,她跟着爷奶,多亏村里人照应,再说了,大多数村里人也认识,知根知底,找谁干不是干呢?
叶真瞧瞧自家种满果树的大院子,果树细条条,有些开始开花长果,但毕竟树不是很大,显得下面空地光秃秃的。
养盆栽刚开始需要育种,等她根据本世界的植物特性优化前,还需要些实验,这院子就可能不太够。
虽然放得下,但人走动可能就不太方便。
算了,到时候再说。
一家几口把事情一分,叶真眼看八点多了,招呼叶小弟,提着一筐菌子去叶小叔家。
叶小叔住的不远,隔了一块大坡地后,绕过一条小溪流,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枇杷树就是。
打开院门,树上长满了小小的果子,再过不了一个月,枇杷就要变黄成熟。
叶小叔平时在外面跟着包工做一下粉刷墙面的活,为了接活方便,去年买了辆皮卡,现在正用着水管洗车,看见叶真,诧异道,“叶子怎么回来了?不是在实习上班吗?”
“回家歇歇,